|
发表于 2021-12-19 00:30: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本帖最后由 驿站 于 2021-12-19 00:33 编辑
乍一看这标题,以为笔者有些疯癫,可这是从哪来的自信、要多大的胆识,不是申请单体的世界文化遗产或世界自然遗产,而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一个一直低调的兴化,何来的勇气,哪里的资源,敢申请世界遗产的终极目标。
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又名复合遗产,需同时具备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两种条件。
一、具备世界文化遗产的条件:必须符合下列一项或几项标准方可获得批准:1、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2、能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大影响。3、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4、可作为一种建筑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出人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
同时具备世界自然遗产(二)的下列一项或几项标准方可获得批准:1、构成代表地球演化史中重要阶段的突出例证;2、构成代表进行中的生态和生物的进化过程和陆地,水生,海岸,海洋生态系统和动植物社区发展的突出例证;3、独特、稀有或绝妙的自然现象、地貌或具有罕见自然美的地带。
有定义,就可以对号入座。举两项例子,能不能对上(二)世界自然遗产的要求,笔者一个人说了不算。1、兴化地势低洼,号称“锅底洼”,地面高程在1.40米~3.20米之间,平均高度仅1.80米。如果没有水利工程,春夏之交的雨季,兴化连同周边的里下河地区难免不会是一望无际的湖景,形成的湖面连全国最大的太湖也会望而生畏。2、兴化有一大片奇特的土地——垛田。垛田形态各异、大小不等、四面环水,垛与垛之间各不相连,形同湖面上小岛,被人们称为"千垛之乡"。
多是湖荡沼泽湿地的兴化,古时老百姓为了抵御洪水免受涝灾,利用水中自然成型的土丘,垒土成垛,垛上耕种,打造了现在成千上万的垛田。垛田独特的地貌,可谓天下奇观。2014年,兴化垛田已经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评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在此说一说兴化风景区千岛油菜花和水上森林成名之路的题外话,就会知道这里的风景是天然合成,并不是周边邯郸学步,也搞起菜花节和水上森林。
上个世纪未,一位摄影爱好者慕名来兴,本是特意品尝兴化的早茶,闲逛时却突然发现了千岛菜花的美景,大呼美妙绝伦即随机拍了几张盛开的菜花照片,结果竟然获得国际大奖,从此千垛菜花名扬四海,现在已经成了全球四大花海之一。
水上森林的形成,又是另一次的偶然。当年为了响应国家造林号召,兴化土地肥沃,还没有四通八达的公路,利用闲置的土地少得可怜。时任水上森林的地带的领导,建议在偏远的荒废的垛田栽上水杉木树。那个年代年年的任务,年年的栽种,成就了如今的千亩水上森林。直到本世纪初,当地一位商人看到这片奇观景象,突发奇思,先是承包下来,然后把各个岛用木桥连成一体,再养些孔雀山羊鸬鹚各类亲近人类的动物,又通过现代技术把一个无人问津的地方,打造成了一个诺大的天然氧吧场。
至于兴化的文化,更有你不为人知的精彩。
兴化,古称昭阳,又名楚水,这里是战国时期昭阳将军的食邑之地(封地),6000多年前的蒋庄遗址在兴化的境内,1000多年前就建县立制至今保存完善,还有100多处国家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单就那灿烂斑斓的历史名人,就足以封下这不俗之地。
施耐庵在此写下了不朽名著《水浒传》,门生罗贯中完成《三国演义》,明代宰相李春芳为吴承恩校订《西游记》,中国四大名著就有三部与兴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更鲜为人知的、影响深远的《封神演义》,也是兴化人陆西星所著。而昭阳十二景里的故事,展现的是文化与自然融合。
昭阳十二景包括景苑明堂、三闾遗庙、沧浪亭馆、玄武灵台、阳山夕照,南津烟树、东皋雨霁、龙舌春云、胜湖秋月、木塔晴霞、十里莲塘、两厢瓜圃。
其中的“胜湖秋月”与之相关的古代名人就有精忠报国的岳飞,水浒传中“阮氏三雄”的原形张荣,岳阳楼记的笔者范仲淹(尊称范公堤)足迹;还是朱元璋的死敌兴化人张士诚排兵布阵的场所,而郑板桥在这里留下了感叹人生遭遇的《道情十首》。
得胜湖,犹如一颗硕大无比的璀璨明珠,镶嵌在兴化城东约6公里处。由于该湖集名胜古迹、人文景观、自然风光和古代水战场于一体,历史上为周边地区市民百姓、文人墨客、达官贵人游览、凭吊、讴歌之地。
“阳山夕照”,则指的是晚霞下昭阳将军墓园的景象。关于昭阳的事迹,记载在西汉司马迁《史记》、《国语》、《战国策》及地方志等史籍中。成书于明万历十九年(1591 年)的《兴化县新志》记载:“阳有惠政,邑人祠而祀之。死葬于西山,去城三、四里高阜,隐隐隆隆。坟茔筑石为台,封土为墓,其高三丈有余,周围二十余丈,加上筑在距地面一、二丈高的土墩上,远远望去,煞似一座小山,故称此为昭阳山,简称阳山。
提起昭阳将军,知道的人不多,但提起端午节,没人不知道屈原。那昭阳和屈原的关系,可以用一段叙述并可知晓,“昭阳与屈原长谈,教授屈原为官之道,不可过分刚直……。”再提个信物——“和氏璧”,蔺相如的“完璧归赵”、秦始皇将其制为“传国玉玺”,指的就是此物。想象一下,把“和氏璧”当信物赠送给其人,昭阳将军是何等的叱咤风云。
“当年屈原‘行吟泽畔’,曾到过这块昭阳食邑之地,人们在昭阳墓东南建庙纪念。”于是就有了一景“三闾遗庙”,供奉屈原的庙堂,全国仅四处,“三闾遗庙”就是其中之一。
“景苑明堂”,是后人为记念缅怀范仲淹在担任兴化知县不朽的事迹修建的。“范公堤”在此不但修筑了“拦海大堤”,还为规范教学体制,开启一代文风,创建了兴化有史以来第一所官办学校──学宫,同时建造了最早的园林和驿站建筑,为兴化自宋元时期开始经济发展、人才辈出奠定了坚实基础。
“沧浪亭馆”,也是苏州人范仲淹在兴化的创举。兴化有地皆临水,无船不出行,来往的官兵商人都以舟出行,范仲淹就在临河砌成南北长约300米的砖石驳岸,并在岸边建筑了两座高大轩敞的凉亭和连接“双亭”的瓦卷回廊,以及门厅、轩厅、客厅、斋馆、轿房、马厩等配套建筑,同时在其周围广植幽篁、兰草,构筑假山鱼池,作为迎来送往各级官员的码头、驿站。从此便有了兴化第一处的公共园林,文人雅士和平民百姓经常到此赏景游玩。此园林历史之悠久,比“园林之城”苏州最早的园林“沧浪亭”还早19年(有史为证)。
昭阳十二景之中的“东皋雨霁”、“十里莲塘”和“两厢瓜圃”则完美的诠释了兴化广袤的农间田头河湖风光。
中国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多是以山为题,如泰山黄山峨眉山,均以山系占据。以江苏兴化里下河国家湿地公园为主调,以特有的水系文化和自然为主题,打造一个历史与名人关联,一个千年延绵传承的世界遗产,并不是空穴来风,更不是异想天开。
申请世界双遗是一个浩大工程,有难度可能还无从下手。可以先易后难,先从申请世界自然遗产入手。盐城黄海湿地,靠的是候鸟迁徙的重要据点入手申遗成功。随着中国环境不断改善,长江流域淮河水系的兴化河流湖荡,这几年又现清澈见底的河水,鱼虾蟹蚌再无重金属超标现象,久违的银鱼也悄然而至。习近平的生态文明思想在这里已经见到奇效。
兴化,一个物产丰富气候宜人的鱼米之乡,这里的风景无与伦比,这里的食材口齿留香。
提醒一句:兴化四季的时令食材之丰富,全国可能就找不到第二个县。
|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论坛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