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变化,经济的角力,制度的引擎,将白衣天使打落到尘埃。在这种时代的洪流下,“红包、回扣”成为了一些医生“莫须有”的原罪。为了消灭这种“原罪”,各地卫计委和纪检监察部门打出了降龙十八掌。
去年6月28日,山西省卫计委下发《关于加强医疗卫生行风建设工作的通知》文件,重申了医疗从业人员“九不准”,为医疗行业树立反腐带电的高压线。实行贪腐一票否决制,谁触碰谁玩完。 这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内容如下: 1、在医疗活动中不准收取患者及其亲友的现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和贵重礼品; 2、不准在医药产品购销中账外收受医药生产经营企业及其代理人以各种名义、形式给予现金、购物券、物品; 3、不准到医药生产经营企业及其代理人处报销应当由本人及其配偶、子女等亲属支付的个人费用; 4、本人及配偶、子女等亲属不准接受医药生产经营企业及其代理人邀请出资的吃请、境内(外)旅游、变相旅游、营业性娱乐场所娱乐活动; 5、不准在医疗活动中收取医药生产经营企业及其代理人临床促销费、开单费(因介绍检查而收取的费用)、处方费、统方费或其他提成性质的费用; 6、严禁医疗卫生人员通过介绍患者到其他单位检查、治疗或购买医药产品等收取提成; 7、严禁参加营业性娱乐场所的娱乐活动; 8、严管医疗设备的捐赠、投放、租赁,严禁捆绑销售等变相采购耗材试剂的行为,严防高值耗材的滥用; 9、同时强调,禁止在医疗卫生机构办公场所存放未开封的烟、酒、化妆品等与工作无关物品。 对违反者,轻则警告、记过、降岗,重则撤职、开除,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责。 而时至今年,医疗卫生反腐,也已经进入深处。
五一前夕,国家卫健委、医保局、公安局、税务总局、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9大部委联袂重磅反腐。 联合下发《2021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剑指科主任、院长等关键岗位关键人物。
在这条医疗反腐的高速路上,想弯道超车的医务人员在反腐的的强光灯下,每个人都前程堪忧,几乎睁不开眼,稍不留神,就有可能犯下追悔莫及的错误,而被列入黑名单,禁止涉猎医疗行业,再也无法踏入。
但是,谁最应该面红耳赤的深思:一个行业如果靠回扣来支撑从业者的收入,那该不该需要深刻的检讨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办公室里一条没有拆封的烟,一瓶没有开启的酒就能毁掉一个医生。
谁不走在高尚与修为的路上,谁就会死在开除失业移交法办身败名裂的坟里。为排上专家号,有人凌晨三点就起床排队,有人彻夜蹲守医院挂号,还有人花高价钱从黄牛手里买号。每每这时,不少人就会感慨:如果有亲戚朋友在医院上班,该多幸福?但现在来看,医院有人也不见得好使了。
从医务人员带亲属或熟人看病插队被定性为“微腐败”,再到办公室里一条没有拆封的烟,一瓶没有开启的酒成为医生“九不准”红线,医生的职业道德规范再一次被提高。
陕西出台规定:帮挂号、安排病房都是“腐败” 陕西省委第二巡视组指出,医务人员中存在“微腐败”和“医腐败”问题,因此,将医护人员帮亲友挂号、安排病床等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定义为“微腐败”。
想找当医生的亲戚或朋友帮忙挂号或者安排床位,那么,你可能就会害他(她)背上“腐败”的名号,甚至是丢掉饭碗。 一位三甲医院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表示,医生、护士带家人看病是否属于“腐败行为”,应当根据具体情况来认定。
如果医护人员带自己的家属强行插队、加塞等,在一定程度上是利用自己的身份、资源为正常的候诊人群造成了不平等,这种情况确实容易导致医患纠纷,以及患者的不良情绪,但定性为“腐败”未免有些言之过重。
其实,虽然岁月静好来自于遵纪守法,但只谈奉献,不谈给予,是强打强卖,不仅不科学,也是不道德。正如一位广西的林医生所说言,有监管医生执业行为的“九不准”,也应该有维护医生合法权益的“八不准”:
不准医务人员带病上班;
不准医务人员加班;
不准医务人员拖班;
不准医院加床;
不准医院加号;
不准拖欠医务人员假期;
不准医院向医闹屈服;
不准医务人员被道德绑架。
(文章转载自健康大河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