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阳光灿烂的少年 于 2022-1-10 18:49 编辑
日前,兴化文史专家张从义、张培元应兴化市昌荣镇党委书记邵国昱之邀,前往该镇李府舍(现与刘桶、余家舍合并为朝阳新村)实地走访,并经充分考证,发现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女作家刘韵琴的墓地。
不久,邵国昱亲自带上一班人实地考察。文史专家与96岁村民吴正大作了交谈,对于李府舍(现与刘桶、余家舍合并为朝阳新村)的由来,吴正大说,解放以前全村种的田大多是兴化城人、明代“状元宰相”李春芳府上的,所以叫李府舍。 说起李春芳第12世孙李宜璋之妻——女作家刘韵琴死后归葬于李府舍时,现年73岁的原大队党支部书记刘朝珠,带领大家来到在村东北隅村民吴春美两层楼住宅北侧约30米处的夹沟东河浜李家祖茔边,指着一块约10多平方米的空地说,“这就是你们所说的刘韵琴独葬墓。”
紧随其后的72岁村民王兰香说,“这个墓在1973年由我已故丈夫高林华和村民王正林一起挖掘的,还用棺材板打了几副大门。”她领着大家实地察看了村民高日华家一间小屋门说,这门就是用挖得的棺材板打的。由此,刘韵琴墓地之谜终于解开了。
刘韵琴(1883-1945),名羽诜,字韵琴。清代文艺评论家刘熙载孙女,现代著名女诗人。她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女作家和中国最早的女新闻记者,也是中国现代第一篇白话小说的作者。 清光绪九年癸未十月三十日(1883年11月28日),刘韵琴出生于江苏兴化西城内城隍庙东巷祖宅。幼年读私塾,聪明好学,“九岁能诗,及笄文名籍甚”,是远近闻名的才女。光绪二十三年(1897),15岁的刘韵琴前往南京女子学校读书。18岁回到兴化,由母亲许氏作主,嫁给明代“状元宰相”李春芳第12世孙李宜璋为妻。因公公李光偁(号小香)在湖南华容县任知县,她随丈夫去华容县生活。 在湖南,刘韵琴结识了秋瑾。这位与自己命运相似的女子,与丈夫王廷钧随任职湖南的公公生活在湖南。秋瑾的曾祖父秋家丞曾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在兴化任知县,与李家时有交往。秋瑾从小读过曾祖父在兴化创作的诗歌。光绪二十九年(1903),刘韵琴因夫妻感情不睦赴上海神州女校任教。 1907年,秋瑾遇难,刘韵琴作《吊秋瑾》:“剑芒三尺逼人寒,莫作寻常粉黛看。肝胆烛天尘世黯,头颅掷地梦魂安。女权未许庸奴占,种界空嗟异类团。恨煞东瀛初返棹,秋风秋雨送罗兰。” 刘韵琴25岁受聘于中华高等小学校,后去马来西亚马六甲城,任培德女子学校校长。1911年武昌起义后回国。后赴日本留学,就读于东京中央大学。 民国四年(1915)春,驻日公使陆宗舆奉袁世凯之命解散中国留日学生总会,刘韵琴被迫回国,到上海担任《中华新报》新闻记者,成为中国最早的女记者。该报记者陈荣广称,“吾国女界能以文字托业于新闻,影响政局,启迪人群者,当推刘女士韵琴始矣。” 一年多时间,刘韵琴写散文、短篇小说41篇。她的文章取材新颖,体裁多样,主题集中,布局严谨,语言清新,详略得当,深受读者欢迎。她的第一篇白话文短篇小说《大公子》写于民国四年(1915),锋芒直指袁世凯之子袁克定,表现了心忧天下的爱国情怀,被誉为“现代奇女子”。这是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短篇小说,比陈衡哲女士在民国六年(1917)用白话文写的《一日》早两年,比民国七年(1918)鲁迅写的《狂人日记》早三年。 民国五年(1916)八月二十日,上海泰东书局出版了她的《韵琴杂著》,湘军总司令谭延闿为之题签。此书初版本现存北京大学图书馆。1996年,寓居武汉的河南人李西亭为《韵琴杂著》中的104首诗词、6篇文(赋)、4篇小说、1篇传奇作注,汇编为《韵琴诗词》,由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 刘韵琴通晓日文、英文,还翻译了美国小说《纽约夫人》《乳姊妹》,呼吁妇女解放。 民国二十二年(1933),刘韵琴从上海返回兴化,住婆家即城内东大街元老府3号门内,在家创办私立女子学校,亲自授课,实现自己“开启民智、教育救国”的宏愿,被人称为“文明奶奶”。1945年8月14日(乙酉年七月初七),刘韵琴去世,享年63虚岁,葬于兴化城东北李府舍。其墓联云:“仗剑走天涯,寻求真理酬壮志;买舟归故里,声讨袁贼惊国人。” 刘韵琴未生育子女。民国壬子年(1928)所刊《兴化师俭堂李氏世谱》卷三《老四房》记载:“宜璋,字品卿,号达斋……布政司经历。配刘氏(韵琴),以兄凤宾子选臣嗣。”因李选臣去世较早,又以李远桐之子李临简兼祧李选臣,李临简成为李宜璋和刘韵琴的嗣孙。 李府舍因李春芳元老府的主人在此购置田产而得名,同时也是李氏老四房祖茔所在的村舍之一。最早安葬于此的是李春芳第8世孙李廷墉。此后,有李德誉(精绘事,山水尤工)、李德训、李德试、李荣禧、李光偁(李宜璋之父、刘韵琴公公)等葬于此。 《李氏世谱》记载:“光偁,字孟敭,号小香。祓子。庠生。光绪丙子副榜。授北城兵马司副指挥,两署湖南华容县知县。二品封典。工篆书。配陶氏,继配朱氏,生子二、女二。侧室王氏,生女二。葬李府舍。” 有关刘韵琴墓葬情况,早在20年前,刘韵琴嗣孙李临简曾做过介绍。1987年,刘韵琴侄孙刘百川(名镕,生于1905年,刘熙载曾孙)称,墓在兴化城东北二十五里许(水路)李府舍村郊。 此次刘韵琴墓地的发现,有助于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女作家的生平与归宿,有助于更好地研究现代文学史、白话文小说创作史和新闻史。 此次发现得到刘韵琴嗣孙李临简和李春芳第14世孙李竹安(又名竺桉,天津《大港》杂志原主编),以及刘熙载第7世孙刘志勇的认可。 邵国昱表示,对此次发现的刘韵琴墓要统筹规划、认真修复,申报文保单位,利用好历史文化资源,如将刘桶休闲广场改造并命名为“刘韵琴文化广场”,如建立现代女作家作品陈列馆,或新文学史料馆、白话文运动史料馆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