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梓里 于 2021-10-11 22:38 编辑
红儿头 好不容易熬到春天,那是上世纪的六零年的春天。 人们把能够吃的几乎都吃完了,饥饿时时刻刻都在威胁着人们的生存。 里下河的春光是优美的,桃花开了,梨花开了,红的似火,白的如雪。就连那河沿边的苦楝树也开出一粒粒红白相间的小花,一颗颗挨在一起,一族族拥在一起,鲜艳灿烂,洋洋洒洒,优雅奔放的香味,沁人肺腑。 勤劳的人们,勒紧裤腰带也要坚持劳动,去播种秋的希望。同时,他们也在盼望着春天能给他们带来希望。 广袤的田野上,几场春雨后,麦苗儿一个劲地向上长。当田埂上的蚕豆花退去结出嫩嫩的豆角的时候,麦子也完成了扬花接秀的过程,慢慢地籽粒也饱满起来,色泽也由原来的翠绿变成了淡黄,甜甜的清香弥满了田间。 那是一个中午,六岁的我和九岁的哥哥饥肠辘辘跟在奶奶后面哭着要吃的。万般无奈的奶奶便牵着我们的手把我们带到庄后的渡口,她眺望河对岸的田野,说道:“奶奶没有办法给你们弄吃的,妈妈就在那边做活计,你们去找妈妈吧。” 奶奶是旧社会过来的人,她裹了一双小脚,走不得田间小道,旧社会她生姑姑时,由于没有吃的,就背上叔叔去几里外的大户人家拿顿粥,脊椎错了位,落下了终身驼背。 她让渡河人把我们渡到对岸,一遍又一遍地叮咛着哥哥:要护好宝宝,不要让他掉到河里。懂事的哥哥不断点头承若。 在奶奶的目光下我们走进田野,走上渡口的一段路是紧靠河边的,田埂上走路的人多了,中间也变得光洁起来。哥哥怕我掉到河里就走在外侧我走里侧,微风吹来摇曳的麦穗不断扫到我的脸颊,引起阵阵疼痛,碰到排水的口子哥哥先得站到下面帮助我爬过去。进入茫茫麦海,有众多交错的田埂,哪一条是去找妈妈的路呢?就在我们踌躇和彷徨的时候,一边的田埂上陡然来了一个人,就像随风而来的仙子一般出现在我们面前。 这是一位十四五岁的姑娘,穿着白底黄花的“洋布”褂子,背着一个放猪草的布袋。略瘦的瓜子脸形,扎了两条短辨子,刘海下面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蕴含着少女的羞涩。她的名字叫“红儿头”。 她来到我们身边蹲下身子抓住我的双手,说:“你们怎么会跑到田里来的”? “ 找妈妈,我们肚子饿。”我流着泪说。 她擦了擦我脸上的泪水,站起身指了指说:“妈妈在很远的地方,还要过河,我不能带你们去。肚子饿了我找好吃的给你们吃。” 她环顾一番,四周静悄悄,便拉着我的手招呼哥哥:“走,跟着我走。” 我们沿着墒沟来到麦田的中间,这里能找到好吃的?我根本就不信。 他让我和哥哥坐下,她也蹲了下来然后又悄悄把头伸出去四周又看了几眼,再蹲下后她就笑着对我们说:“你们岁数小也不懂什么,我也就不怕丑了。”她边说边脱下她那件白底黄花洋布褂子,摊在填在墒沟里的布袋子上。 她用手摸摸自己胸前的一对乳房,笑着说:“要看你们就看吧。” 看着她黝黑的皮肤包裹的身体,几乎没有多余的肌肉和脂肪,贴在胸前的乳房一点儿也没有隆起的迹象,我把头扭到一边说:“不爱看,我喜欢看妈妈的。” 我虽然断奶了两年了,但始终都忘不了母亲那甘甜的乳汁,时不时还钻到母亲的怀里从妹妹那儿蹭一点母亲的宠爱。 红儿头有点略显尴尬,她用手捏起了胸前洋钱大的奶根子,仿佛在向我们证明她是女人。她接着叹了一口气道:“没有吃的啊,如果有吃的像我这么大的人乳房也应该长到好大了。” 她的话我和哥哥似懂非懂,但她的伤感深深感染了我们。 回过神来的红儿头,蹲着向前挪移将那大的饱满的麦穗掐下放在洋布褂子上,不一会儿褂子上的麦穗就有了一大捧。她蹲在褂子前双手搓着揉着麦穗,忙碌的她似乎感悟到什么,她急忙掀开褂子看了看说:“不能把褂子弄破,我就这一件好褂子,破了就没法向爹妈交代。”她笑了笑:“还好,没有破。”她灵巧双手从揉搓好的麦穗中撮去秸秆,她又捧起麦粒让麦粒从两手的缝隙中漏下,微风吹走了杂质,几个来回,褂子上就只剩有淡黄色粒粒饱满散发着清香的麦仁了。 她抓起一把麦仁就往我嘴巴里喂,虽然清香扑鼻,但这样的食品我从来没有吃过,就把头转过一旁。她用手指撮了几粒放到我的嘴里让我尝尝,我嚼了嚼,那香甜的味道直透心脾,有如母亲甘甜乳汁,接着我就大嚼起来,很快吃完了两把。接着她把褂子上剩下的麦仁收拢起来和哥哥分了吃掉。她把褂子穿上,背起布袋对哥哥说:“你把弟弟带回去,不要在田里玩,今天我耽搁了时间影响了干活,可能队长会骂我。”正如她匆匆的来一样她又匆匆的离去。 后来,我慢慢长大了。读完了小学读中学,假期里总要回到生产队劳动,但田埂上再也发现过她那花仙子般的身影。原来,她十八岁那年就远嫁湖北,早年听说回来过两次,后来就一直没有回来。而现在我也早已带着童年的美好记忆远离故土客居他乡了。
|